每天凌晨4时,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环卫工宋桂菊就已在她负责的都匀市斗篷山路开始工作了,除了要把马路和人行道清扫干净外,还要清理垃圾箱内垃圾,这些工作要在市民上班前完成。
每一天她都会把分别印有“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垃圾箱里的果皮、塑料袋、饮料瓶等垃圾,拢在一起麻利地倒进垃圾收运车上。
当记者问她知道垃圾分类吗,“垃圾分类?我们领导没有要求,而且也根本没有时间,”宋桂菊说,每天清理垃圾,都是混装在一起,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具体怎么对垃圾分类她也不是很了解,只知道可以卖钱的就是可回收垃圾,不可卖钱的就是不可回收的。所以,她有时候会顺手将一些饮料瓶放在一边。因为她自己任务重,没有时间去分类收集。
负责纬二路清洁的环卫工罗仕兰,今年已经67岁,在这个岗位已经干了五、六个年头了,是一个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妇女,当记者问道每天“垃圾分类”吗?她连连摇头,“每天菜市场的垃圾量都很大,都要装满三车左右的垃圾收运车,拉到转运站,哪有时间分类,也不懂得怎么分。”
记者在人流比较集中的大小十字观察发现,垃圾箱里大多是果皮、塑料袋、一次性碗筷和饮料瓶等。大多数行人连看都没看一下哪边是可回收哪边是不可回收,就直接丢进箱内,甚至有的人明明垃圾箱就在旁边,还把垃圾扔到垃圾箱外。
目前,都匀环卫部门在城区街道、广场等公共场所共安装垃圾箱1540个,垃圾箱上分别印有“可回收”、“不可回收”标志图案,其中绿筒接收纸类、玻璃、金属、塑料等“可回收物”;黄筒接收瓜果壳、灰土等其它垃圾。但是每天各段的一线环卫工人清扫和倾倒在果皮箱内的垃圾由垃圾收运车和电动三轮车转运到16个垃圾转运站,没有经过任何分类,又由垃圾清运车负责收集转运至生活垃圾处理场进行集中处置。
都匀市环卫处处长助理刘书明介绍,全市每天的垃圾处理量是150-180吨左右,全部都运往大河垃圾处理厂进行填埋处理,在垃圾的分类上,由于设备、人力和场地的限制,生活垃圾并没有进行分类的处理。目前只是把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进行分开处理,医疗垃圾每天有专门密封式转运车到医院、诊所进行收集,然后经过高温蒸煮、药物喷洒、打成颗粒后再进行填埋。
刘书明说,分类处理垃圾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达到分类处理的要求,需要相关配套设施和大量的人力等等,目前国内没有城市能达到这些条件,实现垃圾分类,环保处理。
垃圾分类 推广艰难
家住西苑小区的王女士说,早在几年前就看到都匀城区街道换上了这种分类垃圾箱,但作为一个城市的居民,站在分类垃圾箱面前,有时候的确有点纠结,一些垃圾,很容易看出是可回收垃圾还是不可回收垃圾,这就很好办;但有一些垃圾到底是可回收的还是不可回收的,自己的确分不清,这就很难办了。
家住剑峰小区的罗阿姨说,虽然知道垃圾分类是件好事,但没有养成习惯,家里所有垃圾还是混装在一起的。市民李先生说,别人都没有分类,自己也懒得分类,平时没有意识提醒自己要将垃圾分类,也不知道该如何分类。
在采访中大部分市民都能对垃圾分类的好处知晓一二: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却很少。
因为宣传没跟上,不要说一般普通市民,就是包括环卫工在内,都缺乏垃圾分类方面的知识。长期以来形成的将垃圾统一装袋、随手扔掉的不良习惯,一时半会儿改不了。市环卫所相关负责人说,垃圾真正分类,需要市民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如果单纯依赖环卫工人,由于垃圾量增大,环卫工人的工作量也很大,不可能完成这项工作。
黔南州环保局污染防治科唐琼说,垃圾分类非常重要,若不分类处理垃圾,将会失去大量再生资源的利用价值,不仅如此,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大气造成污染。若以填埋方式处理的不分类垃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大片地下水,破坏土壤质量,因而造成水土污染。下步都匀市通过BOT模式,准备建一个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系统,此技术不占土地资源,能把有害物质二恶英分解、吸收掉。
面对现状,如何采取措施,真正实现人人参与垃圾分类回收,何时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别再让它那么遥远呢?
在机关工作的韦先生看来,加强对市民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市民了解如何去分类,从孩子抓起,把宣传做到学校里,还可以像有些大城市一样,实行奖励机制,把垃圾分类了可以换肥皂、洗头膏之类的生活用品,甚至可以兑换一下环保袋,以此鼓励市民积极参与,久而久之就慢慢形成垃圾分类的观念了。
市民李先生说,现在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比较快,家里不要的手机、废旧电池、充电器想分类处理,但是都匀没专业的处理站,只能乱扔了,希望有企业能参与这部分市场,投资建站。
中学教师白老师认为,可以借鉴一下外国好的经验,如在英国,每个家庭都有3个垃圾箱:一个黑色,装普通生活垃圾;一个绿色,装花园及厨房的垃圾;一个黑色小箱子,装玻璃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再如在日本,有家用分类垃圾箱,人们在家就可以轻易地给垃圾分类……
部分市民认为,在提升自身的环保意识,树立垃圾分类的观念的同时,政府要加强引导和管理,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阐明垃圾对城市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呼吁大家共同积极参与。同时,教会市民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使垃圾分类逐渐成为市民自觉性和习惯性的行为。
每一天她都会把分别印有“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垃圾箱里的果皮、塑料袋、饮料瓶等垃圾,拢在一起麻利地倒进垃圾收运车上。
当记者问她知道垃圾分类吗,“垃圾分类?我们领导没有要求,而且也根本没有时间,”宋桂菊说,每天清理垃圾,都是混装在一起,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具体怎么对垃圾分类她也不是很了解,只知道可以卖钱的就是可回收垃圾,不可卖钱的就是不可回收的。所以,她有时候会顺手将一些饮料瓶放在一边。因为她自己任务重,没有时间去分类收集。
负责纬二路清洁的环卫工罗仕兰,今年已经67岁,在这个岗位已经干了五、六个年头了,是一个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妇女,当记者问道每天“垃圾分类”吗?她连连摇头,“每天菜市场的垃圾量都很大,都要装满三车左右的垃圾收运车,拉到转运站,哪有时间分类,也不懂得怎么分。”
记者在人流比较集中的大小十字观察发现,垃圾箱里大多是果皮、塑料袋、一次性碗筷和饮料瓶等。大多数行人连看都没看一下哪边是可回收哪边是不可回收,就直接丢进箱内,甚至有的人明明垃圾箱就在旁边,还把垃圾扔到垃圾箱外。
目前,都匀环卫部门在城区街道、广场等公共场所共安装垃圾箱1540个,垃圾箱上分别印有“可回收”、“不可回收”标志图案,其中绿筒接收纸类、玻璃、金属、塑料等“可回收物”;黄筒接收瓜果壳、灰土等其它垃圾。但是每天各段的一线环卫工人清扫和倾倒在果皮箱内的垃圾由垃圾收运车和电动三轮车转运到16个垃圾转运站,没有经过任何分类,又由垃圾清运车负责收集转运至生活垃圾处理场进行集中处置。
都匀市环卫处处长助理刘书明介绍,全市每天的垃圾处理量是150-180吨左右,全部都运往大河垃圾处理厂进行填埋处理,在垃圾的分类上,由于设备、人力和场地的限制,生活垃圾并没有进行分类的处理。目前只是把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进行分开处理,医疗垃圾每天有专门密封式转运车到医院、诊所进行收集,然后经过高温蒸煮、药物喷洒、打成颗粒后再进行填埋。
刘书明说,分类处理垃圾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达到分类处理的要求,需要相关配套设施和大量的人力等等,目前国内没有城市能达到这些条件,实现垃圾分类,环保处理。
垃圾分类 推广艰难
家住西苑小区的王女士说,早在几年前就看到都匀城区街道换上了这种分类垃圾箱,但作为一个城市的居民,站在分类垃圾箱面前,有时候的确有点纠结,一些垃圾,很容易看出是可回收垃圾还是不可回收垃圾,这就很好办;但有一些垃圾到底是可回收的还是不可回收的,自己的确分不清,这就很难办了。
家住剑峰小区的罗阿姨说,虽然知道垃圾分类是件好事,但没有养成习惯,家里所有垃圾还是混装在一起的。市民李先生说,别人都没有分类,自己也懒得分类,平时没有意识提醒自己要将垃圾分类,也不知道该如何分类。
在采访中大部分市民都能对垃圾分类的好处知晓一二: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却很少。
因为宣传没跟上,不要说一般普通市民,就是包括环卫工在内,都缺乏垃圾分类方面的知识。长期以来形成的将垃圾统一装袋、随手扔掉的不良习惯,一时半会儿改不了。市环卫所相关负责人说,垃圾真正分类,需要市民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如果单纯依赖环卫工人,由于垃圾量增大,环卫工人的工作量也很大,不可能完成这项工作。
黔南州环保局污染防治科唐琼说,垃圾分类非常重要,若不分类处理垃圾,将会失去大量再生资源的利用价值,不仅如此,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大气造成污染。若以填埋方式处理的不分类垃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大片地下水,破坏土壤质量,因而造成水土污染。下步都匀市通过BOT模式,准备建一个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系统,此技术不占土地资源,能把有害物质二恶英分解、吸收掉。
面对现状,如何采取措施,真正实现人人参与垃圾分类回收,何时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别再让它那么遥远呢?
在机关工作的韦先生看来,加强对市民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市民了解如何去分类,从孩子抓起,把宣传做到学校里,还可以像有些大城市一样,实行奖励机制,把垃圾分类了可以换肥皂、洗头膏之类的生活用品,甚至可以兑换一下环保袋,以此鼓励市民积极参与,久而久之就慢慢形成垃圾分类的观念了。
市民李先生说,现在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比较快,家里不要的手机、废旧电池、充电器想分类处理,但是都匀没专业的处理站,只能乱扔了,希望有企业能参与这部分市场,投资建站。
中学教师白老师认为,可以借鉴一下外国好的经验,如在英国,每个家庭都有3个垃圾箱:一个黑色,装普通生活垃圾;一个绿色,装花园及厨房的垃圾;一个黑色小箱子,装玻璃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再如在日本,有家用分类垃圾箱,人们在家就可以轻易地给垃圾分类……
部分市民认为,在提升自身的环保意识,树立垃圾分类的观念的同时,政府要加强引导和管理,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阐明垃圾对城市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呼吁大家共同积极参与。同时,教会市民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使垃圾分类逐渐成为市民自觉性和习惯性的行为。